江南体育河北省赤城县,曾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。记者近日随“燕赵环保世纪行”采访团在这里看到,曾经破败不堪的房屋,经过修葺完善变身生机盎然的农家院;年久失修的闲置房屋成了网红民宿;番茄繁育大棚边建起了番茄小镇,研学基地带富了周边村民……
近年来,赤城县充分发挥乡村资源、生态和文化优势,发展适应城乡居民需要的休闲旅游、餐饮民宿、文化体验等产业,将乡村美景成功变现。今年上半年,全县旅游接待人数达140万人次,同比增长279%;旅游综合收入11.73亿元,同比增长425.29%。
好山好水好生态是赤城最靓丽的名片。2022年,赤城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.16,在河北省县域中排名第三;PM2.5平均浓度12微克/立方米,全省排名第二;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3.2%;白河、黑河国控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地表水Ⅱ类江南体育。
“好山好水的底子,再加上日照充足、昼夜温差大,让我们培育出的番茄口感特别好,品质出众,尤其是生吃类、水果类的番茄在市场上供不应求。”赤城县镇宁堡乡镇宁堡村的卡布番茄小镇从栽植番茄起家,如今实现了一、二、三产业的融合发展,卡布番茄小镇项目负责人曹二龙向记者介绍说,“在实现高科技栽植、繁育番茄的基础上,我们延伸做了二产,也就是番茄的深加工,制作含番茄的调味品等产品,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。今年,我们又利用镇宁堡村闲置的房舍,开发建设了卡布番茄小镇项目,打造特色研学旅游基地。”
养鱼不用换水,种菜不用施肥,走进卡布番茄小镇鱼菜共生大棚,记者看到,蔬菜长势旺盛,鱼儿活蹦乱跳。曹二龙介绍说,鱼菜共生是一种生态循环种植方式江南体育,用鱼的排泄物来种菜,蔬菜等植物吸收养分净化水体后返回鱼池,整个系统实现了水资源和有机排泄物的循环利用。不仅仅是生态农业,在这里,游客们还可以体验采摘、种植、饲养等多种农业劳作场景。
镇宁堡村曾是赤城县最贫困的村庄之一,伴随着卡布番茄小镇研学项目的建设,大批游客来到了这个深山村,村民进山采摘的松蘑、野山榛等“山货”成了抢手货江南体育,实现了在家门口增收。
加快农旅融合,赤城县还谋划实施了九龙湾中药材产业试验示范园区、42公里和美乡村示范区、长城文化公园等项目。今年4月份,赤城县被国际旅游联合会评为“中国最美乡村旅游名县”。
看群山绿意,听鸡犬相闻。在镇宁堡乡大边村绿滟田舍的民宿中,窗外没有城市的喧嚣,有的只是一幅恬静的农村生活画卷。
“村里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,留下来守着老房子的都是我们这一辈人了。”大边村67岁的村民李文瑞笑着说,“我在村里得算‘年轻人’。自从县里搞了人居环境整治后,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变。今年村里又把闲置的宅基地和房屋,规划建设了民宿,让我们这些留在村里的人有了固定的收入。”
“我们家一套闲置的农宅被改造成了民宿,由企业统一经营管理,我们按年收取租金。”李文瑞介绍说,“今年以来,村里旅游住宿的人明显多了。为了让游客有更好的体验,我还干起了街道保洁工作,一个月能有300元的工资收入。”
赤城县通过农宅原址改建或拆除集中新建,植入旅居产业元素,建设450多套民宿院落,因地制宜培育了“民宿+田园体验旅居”“民宿+康养休闲旅居”“民宿+艺术研学旅居”等特色业态,目前均已具备接待能力。
民宿产业的发展,不仅提升了赤城县旅游接待能力,还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,增加了村集体收入。赤城县明确提出,在民宿运营收益中拿出部分资金,由乡镇统筹分配到村,负责实施小型公益项目,实现了“资源变资产、资产变资本、资本助脱贫”,巩固了人居环境整治和脱贫攻坚成果,助力了乡村振兴。
赤城县山壮美、林茂密、水秀丽。冰山梁等百余座山川纵横交错,树木丛生、百草丰茂。用好生态资源,推动乡村振兴,赤城县将生态产业化作为结构调整方向,将全县72条自然沟域打造为承接平台,发展康养旅居产业。
大海陀乡闫家坪、姜庄子等4个村引进实施了海陀小镇项目,农民通过征收或流转土地获得补偿金、租金;荒山荒坡流转金作为村集体收入,除用于公共服务支出外,每年人均分红1.6万元至2万元。
聚焦“首都西北生态屏障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,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康养休闲度假基地”战略定位,赤城县加快推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。
在镇宁堡乡,42公里和美乡村示范区建设正如火如荼。示范区以现状镇宁堡村至大边村42公里乡道环线为轴,依托沿线乡村、景点、景区,植入农业、民宿、文旅等业态,串点成线、连线成片,修复美丽生态,发展美丽经济,共建美好生活,展示独具特色的“美景、美食、美宿”,丰富乡村振兴内涵。
据介绍,这一示范区建设计划总投资20亿元,覆盖13个行政村,预计年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,解决就业岗位300个,为乡村振兴助力。